新能源汽车涨价潮_新能源汽车价格波动
1.短缺之后迎来涨价潮,汽车芯片大战一触即发
2.新能源市场又一波涨价潮来袭,为何电动汽车的价格会那么贵?
3.特斯拉有订单半年被炒到2.5万元
4.零跑、smart相继上调售价,新能源汽车会再迎来一波涨价潮吗?
易车原创?随着在“双碳”的政策实施,以及新能源技术的成熟与基础配套的完善,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购了新能源汽车,前11月的零售端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达251.4万辆,同比增长1.7倍,市场渗透率升至13.9%,相较2020年的5.8%明显提高。中汽协方面还预计,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340万辆,可见2021年新能源汽车行业是如何的“野蛮生长”。
然而,2022年1月1日,工信部、财政部等四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2022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正式落地,2022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在2021年基础上退坡30%。同时通知还强调: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政策于2022年12月31日终止,2022年12月31日之后上牌的车辆不再给予补贴。
新能源汽车与生俱来的低出行成本、免购置税及补贴,对于用车过程中,着实可以省去一笔可观的费用,毕竟相信大多数朋友都是因为更低的经济成本而选购新能源汽车。而《通知》的出台,对于关注并希望选购新能源车型的朋友来说,着实有些“当头一棒”。
2022年新标准在2021年基础上退坡30%计算,2022年NEDC续航里程在300-400km的纯电动乘用车,补贴金额将减少3888元;NEDC续航里程不低于400km的纯电动乘用车,补贴金额将减少5400元;而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含增程式)补贴金额将减少2040元。
在如今的技术和市场环境下,既然作为工具和损耗品,我们不讨论新能源车型的保值问题,而还是关注《通知》所直接影响的“原始经济成本”。在新的补贴标准公布前后,主流新能源汽车的价格普遍进行了上调。
作为2021年新能源全球销量冠军的特斯拉,当待购党还期盼Model 3再“韭”几局时,没成想擅长价格波动的特斯拉反应最为迅速,Model 3/Model Y的售价不降反升,看来“早买早享受,晚买享折扣”的tips也未必时时在理。
国产版Model 3和Model Y入门版车型售价分别上调了10000元和21088元。调整后,国产特斯拉Model 3后轮驱动版售价为26.5652万元,国产特斯拉Model Y后轮驱动版售价为30.1840万元,超过了补贴限制的30万元,将无法享受国家新能源补贴。
而作为国内销量位居第二的比亚迪,汉EV、宋Pro新能源等一众热门车型在2021年可谓热度不减。随着《通知》发布与实施,终端市场走访发现,反应部分车型优惠收紧,销售也曾提及下定保补贴的话术,不过目前官方还未公布具体调整信息。
小鹏汽车则是2022年初推出了“限时保价政策”,1月1-10日完成定金支付的订单客户均尊享综合补贴后建议零售价格与2021年保持不变,即2022年国家补贴相对于2021年国家补贴退坡的差额由小鹏公司承担的礼遇。
不过活动如今也已经结束,后续如何尚无官方消息释出。
蔚来2022年度新能源补贴方案中,同样出现了明显的涨幅,2022年1月1日起支付定金购买蔚来车系的用户,标准续航电池包(75kWh)补贴售价为11340元,涨4860元;长续航电池包(100kWh)补贴售价为12600元,涨5400元。
作为老牌车企的一汽-大众,根据最新政策,用户购买一汽-大众ID.CROZZ所享受的新能源补贴金额也将从1.8万元降至1.26万元,而一汽-大众承诺为用户承担退坡补贴5,400元,用户只需在2022年2月28日前完成ID. CROZZ购车,一样可享受与2021年相同的综合补贴后售价。
而选购后依旧还有车险补贴、充电补贴等赠送礼包,虽说ID.车型热多上确实不及新势力对手,但车辆的稳定性和足额的是可以让人放心、开心的。加之,为消费者留有了2个月的补贴缓冲期,多少体现了老牌车企面对新势力“反围剿”时的诚意。
总结:虽然新能源车辆对于市场的渗透是有目共睹的,但随着购车“门槛”的提高,对于北上广等地的消费者充满了“无奈”,至于非限购城市,不愿“加钱”多少还可选择燃油车。如今不少企业选择自掏腰包承担“退坡之苦”以利润保销量,但毕竟不是长久之计。
对于2022年的补贴退坡、车型涨价以及专属保险上线等情况,无疑都是新能源汽车所要面对的现实,而受此影响的消费者,应更多思考品牌附加值和实用性价比间的选择。
短缺之后迎来涨价潮,汽车芯片大战一触即发
动力电池成本暴涨电动汽车涨价潮要来了
根据四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号文,2022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将在2021年的基础上再降低30%。2022年对续驶里程的纯电动乘用车补贴300公里以上减3900-5400元;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含增程式)(NEDC续驶里程50)降低2040元。
除了补贴退坡之外,电池成本的上涨进一步助推了电动汽车的价格上涨。
各大电池供应商,除宁德时代外,几乎全部上调了动力电池价格或涨价。 LG新能源于2022年1月将圆柱电池价格提高10%,三星SDI已于11月将圆柱电池价格提高8%。2022年10月26日,比亚迪《电池价格上调联络函》的一份副本也显示,比亚迪决定提高CO8M等电池产品的单价。此外,2022年10月18日,国轩高科还发布了《调价商洽函》号文,将提高动力电池的价格。
动力电池价格上涨主要是由于锂电池核心原材料——锂价格大幅上涨。截至2021年12月第二周,海运碳酸锂价格创下32600美元/吨的新纪录;氢氧化锂的价格也达到了31900美元/吨,也创下了历史新高。海运碳酸锂价格较2022年初上涨413%,海运氢氧化锂价格也上涨254%。2022年以来,锂的价格可以说是疯涨。
截至 2020 年末,全球锂量约 8600 万吨, 其中南美“锂三角”地区(的锂量之和约占全球锂总量的近 60%,另外,澳大利亚和中国都拥有一定的锂,我国的锂占比大约是全球锂的6%。而澳大利亚世界上最大的硬岩型锂矿出口国。由于布局较早,全球60%的锂掌握在中国企业的手中。
补贴的退坡和动力电池成本的上涨,似乎注定着电动汽车的涨价潮必然到来,第一个响应的是特斯拉,11月中下旬,特斯拉便官宣了针对国产Model 3和Model Y的入门版车型调整价格,纷纷上调4752元。虽然小鹏和蔚来都宣布将针对补贴退坡,推出优惠政策,但是往往只是针对限定期间内订车的车主,旗下车型的涨价也是不可避免。
从2009年开始,中国新能源汽车的补贴已经持续了13年,耗资超过千亿元,而到了2023年,新能源汽车补贴将彻底取消,届时,燃油车和电动汽车,将进行面对面地厮杀,对于日趋白热化的电动汽车市场来说,竞争将会更加激烈。
新能源市场又一波涨价潮来袭,为何电动汽车的价格会那么贵?
继半个月前“南北大众停产”的消息爆出之后,如今,芯片产业涨价潮终于还是不可避免地爆发了。
12月17日,外媒报道,晶圆(指制作硅半导体电路所用的硅晶片)代工厂台积电将取消原有折扣价,台积电此前在为大客户代工12英寸晶圆时,提供了约3%的折扣,但在2021年,他们将取消这一折扣,折扣取消后就意味着大客户的代工成本将因此上升。
而本月上旬,南北大众因芯片短缺导致停产的消息震惊了国内汽车行业。而上周五,大众汽车集团又发表声明称,由于疫情大流行以及随之而来的汽车行业销量暴跌,半导体制造商们将其产能更多地分配给了消费电子等其他客户部门,导致现在汽车市场复苏之际,整个行业包括大众集团都面临电子元件短缺的问题。为此,大众集团需要调整其在中国、北美和欧洲等不同地点的汽车生产,以适应2021年第一季度的供应形势。
尽管此前中汽协官方表示,“媒体集中报道的芯片供应短缺问题是真实存在的,但并没有部分媒体报道的那么严重”,然而供应商接二连三涨价消息,实在难以不让人产生恐慌联想。
当前汽车芯片自主化仍然十分有限,可努力的空间十分广阔却又十分艰难。芯片涨价潮背后,芯片荒所带来的压力将给哪些企业带来压力?又为哪些企业带来机遇呢?
危机与机遇并存,这将是一场车企的产能争夺战,也是一场国产芯片企业的市场攻略战。自主车企和半导体企业都要做好开战的准备。
芯片涨价,不止台积电一家
据市场研究机构Strategy?Analytics最新报告显示,2019年全球排名前五的汽车半导体厂商分别为英飞凌、恩智浦、瑞萨电子、德州仪器和意法半导体。
而受制于疫情和对芯片需求预期不足,在此前大众爆出停产消息时,恩智浦和瑞萨电子就已经陆续放出产能吃紧的消息。
恩智浦在致客户的一封信中表示,为解决供应商带来的不可预见的成本增长,公司“很不情愿地”提高所有产品的价格。
瑞萨电子也于11月30日向客户发送提价通知,称由于原材料和包装基板成本增加,拟从2021年1月1日开始上调部分模拟和电源产品价格。瑞萨还解释称,公司近期面临库存、成本增加压力和产品运输风险,不得不上调价格来保证这些产品得到持续的投入和生产。
作为全球首屈一指芯片代工巨头,台积电都要面临涨价,其他排名前列的汽车半导体厂商自然也是难以幸免。
对于这股全行业的芯片荒,中汽协结合调研企业的反馈,总结出以下几个原因:
一来,是近年来全球芯片行业产能投资相对保守,供需不平衡问题在肺炎疫情前就已经有所表现,而疫情的爆发则加剧了产能投资的谨慎。上半年芯片行业对消费电子和汽车市场预测偏保守,对今年下半年中国汽车市场发展趋好预判及准备不足,因此从下半年中国市场逆势增长渐入佳境的11月开始,芯片缺口开始显现。
其次,在5G技术发展推动之下,今年消费电子领域对芯片的需求在快速增加,芯片产能遇到挑战,抢占了部分汽车芯片的产能。
且这种趋势在2021年可能会进一步加剧,同时许多芯片领域制造商都在削减汽车行业必要的资本开支,提升价格,降低汽车行业芯片的生产配额。据媒体报道,台积电2021年先进制程产能已经被?“预订一空”。其中苹果?iPhone?应用处理器及?Arm?架构电脑处理器扩大量产规模,占据了台积电5nm芯片超过八成产能。
此外,欧洲和东南亚受第二波肺炎疫情的影响,主要芯片供应商降低产能或停工陆续发生,进一步加剧了芯片供需失衡。
而更本质的原因在于,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程度在不断提高,车用芯片的单车价值持续提升,推动全球车用芯片需求将快于整车销量增速。
需求量不断爆发,产能却被削弱被瓜分,汽车芯片想不缺都难。
短缺难愈,车企要有心理准备
从2019年爆发的疫情至今仍未终结,那么这场关于芯片的产业寒潮又将持续到什么时候呢?包括韩国东部高科(DB?Hitek),UMC和中芯国际在内的多家芯片代工厂近期都发表声明称,它们的工厂从第三季度开始已经满负荷运转。
英飞凌则表示,“目前正在加大投资,在奥地利建立一家新的芯片工厂,我们还将调整我们的全球制造能力”。“尽管半导体制造商已经在扩大产能,但目前的产能缺口需要6-9个月才能补齐”。
跨国零部件巨头大陆集团则表示,目前全球半导体厂商均已开始着手扩大产能以应对突然增加的供给需求,但考虑到半导体行业正常的交付时间,目前供应短缺的情况将在6至9个月的时间内改善。
按照各厂家的估计,缺口蔓延至2021年是预料之内,但是能否在2021年真正终结恐怕还不好打包票。研究机构Gartner分析师盛陵海:“尽管厂商一直都在努力提高产量,但是芯片紧缺的问题恐怕一两年内很难得到缓解。”
在前文中汽协总结的原因中,消费电子抢占汽车芯片产能的趋势一时间难以逆转,其次,全球疫情明年能否得到有效控制仍然是一个未知之数,所以盛陵海的保守估计有他的合理性。
不过对于这场“灾荒”,自主车企却显得不以为然。
蔚来高层表示,“暂时没有影响,蔚来已提前有所准备。”小鹏汽车和理想汽车也表示均未受影响,生产经营一切正常。红旗、广汽、东风等自主品牌,和一汽丰田、广汽本田、北京奔驰等合资品牌也表示,目前尚未受到芯片短缺影响。比亚迪方面更是淡定地表示:“比亚迪在新能源电池、芯片等方面有一整套产业链,不仅可以充分自给,还有余量外供。”据悉,比亚迪半导体目前正在积极推进市场化,已完成A轮和A+轮战略投资。
唯有某日系合资品牌负责人稍微表现出些许担心,“有芯片的供应风险。目前正常供货,零部件有一定量的提前备库。”
众自主车企的乐观,不知是真有底还是对未来“缺芯”困境缺乏客观的预判?还有待明年芯片荒的进一步考验。但自主车企毕竟体量有限,真遇上芯片荒也不至于停产倒闭,可大众就无法淡定了。
本月上旬是“南北大众停产”,到了上周五则是要调整其在中国、北美和欧洲等不同地点的汽车生产,以适应2021年第一季度的供应形势。
所谓体大难调,作为年销量突破千万辆的汽车巨头,供应链的任何变动对大众汽车而言都是庞大的问题。面对接下来将持续近一年的芯片荒,大众要面对的难题才刚刚开始。而同样体量级别下的丰田、现代等企业恐怕也将面临挑战。
各方推动,汽车芯片自主迫在眉睫对于汽车行业,这是场“灾荒”,但是对于自主芯片产业的崛起或是一股强大的动力。
在台积电涨价消息和大众调整全球汽车生产的消息爆出之后,昨天一早国内芯片产业链板块却迎来走强,板块内154只上涨,5只平盘,36只下跌。
可见,危机降临往往也伴随着机遇。
就在上周四(12月17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展改革委、工信部四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企业所得税政策的公告》。政策自2021年1月1日起执行。
这是针对芯片制造首次推出十年免征所得税政策。国家鼓励的集成电路线宽小于28纳米(含),且经营期在15年以上的集成电路生产企业或项目,第一年至第十年免征企业所得税。
早在8月初,院就印发了《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从财税、投融资、研究开发、进出口、人才、知识产权、市场应用、国际合作这八个方面支持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发展。上述公告则是对其中财税政策举措的落实。
此外,11月20日,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还牵头成立了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创新战略联盟,联盟将推动汽车芯片,及相关核心技术国产替代和国际合作,推动构建完整的关键汽车芯片自主供给体系和内循环格局,保障产业链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提升我国汽车芯片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在政策和需求的双重推动之下,我国自主芯片产业未来两年必将迎来一段爆发潮。当前,已有多家中国企业“入局”汽车芯片自主化。
正如前文所说,比亚迪当前已经能自给自足并且对外供应,其中自研车规级IGBT已占据国内市场18%的份额。
地平线搭载于长安UNI-T的车规级人工智能芯片出货量已达10万个。
10月,吉利控股的亿咖通科技与Arm中国共同出资成立芯擎科技,围绕智能座舱、自动驾驶、微控制器等汽车芯片领域制定了研发及量产,将在明年发布首款7nm车规级芯片。
此外还有黑芝麻智能科技等一众企业……
中国半导体行业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国内芯片设计企业达到2218家,相比2019年增长了24.6%。
但是在中国占据全球三分之一汽车市场的背景下,国产汽车半导体的市场份额还不到3%。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创新战略联盟副秘书长、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副总经理邹广才曾表示,目前国内车用芯片自研率只有10%,90%的汽车芯片都必须依赖从国外进口。
虽然不少自主半导体企业在努力,但是市场导向注定了汽车芯片要被消费电子瓜分产能。
“当前,车载芯片行业处于‘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状态。不过,我国车载芯片企业起步晚,整体发展较慢。特别是车载芯片所需要的开发周期较长、创业门槛更高、回报周期更长等因素,导致市场玩家较少。”地平线市场拓展与战略规划副总裁李星宇表示。
由此可见,要寻求汽车芯片产业的崛起并不单纯是一个市场行为,不仅需要政策的强力推动,更需要企业的行业担当。这不再是通常意义上的“吃螃蟹”,而更像是啃硬骨头。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特斯拉有订单半年被炒到2.5万元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电动汽车逐渐出现在大众视野并博得青睐,人们都对这种新型能源轿车兴趣盎然,但无奈都止步于它的价格,难道电动汽车永远不会比燃油车便宜吗?首先来说,电动车比燃油车贵就贵在制造成本上,光是造价就差不多是汽油车的两倍了,售价就自然不用说了。比如大家都知道的丰田卡罗拉车型,传统燃油版十万出头就可以入手一台,但是混动车型哪怕是在补贴之后都要十五万多,如果是纯电动汽车,售价将会跟高。你肯定有很多疑问,那就跟着小编往下继续看看吧。
?
现如今不少电动车型都是套用了同款汽油车的车壳,那么清华大学有一篇《电动汽车生命周期的能源消耗、碳排放和成本收益研究》的论文。它里面说,电动车是由传统的汽油车通过撤换汽油动力系统,增加电动动力系统改造出来的。
小编曾经看过一篇文章,文章说如果是一辆十万元的国产车,算上研发、装配、材料等等,总的造价成本只有售价的50%左右。再除去发动机、变速箱等等汽油动力系统部件,光是一个车壳子,成本就只有整车售价的30%左右。那么显而易见,十万级别的电动车,车壳成本在2.1万左右。
那除了车壳,电动车的成本,还要加上刚才说的电动动力系统的,也就电池、电机、电控。大概和小时候玩的四驱车差不多,有电池、马达,马达还分好的和坏的,最后还要有个开关,和如今的电动车如出一辙,都能把电能转化为车辆的动能。
先说电池,现在电动车用的电池,基本上都是三元锂电池了。工信部公布的前8批296款电动车里面,用三元锂的一共221款,算多的。那么根据国际投资分析机构瑞银的数据,目前国内三元锂电池的价格,是每度1042块钱,以2018年电动车销量第一的比亚迪元EV为例。42度的电池,成本4.4万。
然后是电机和电控成本,电动车电池本身的这个容量并不是很大,所以说电机功率也不会太大,否则耗电太快也有可能损坏电池。电池那么贵,必须保护好你说是不是?那么10万块钱电动车的电机,一般是单电机,功率100千瓦左右,就和普通家用车子发动机的那个最大功率是差不多的,小一点的80多千瓦,多一点114、115千瓦。所以根据电池中国网,《中外主流动力电池对比研究》,这么一说,一套功率100千瓦的电机再加上配套的电动系统,2万块钱的样子。
现在咱们来算算,总的造车成本有多少钱,壳子2.1万,电池4.4万,电机、电控又是2万,一辆十万块的电动车,光成本就达到了8.5万,已经快要达到了燃油车的两倍。这么一算,高昂的售价还是确有道理的。
实话实说就是电动车的成本确实还是比较高的,主要还是要靠国家的补贴和政策了,对我们买车的人来说,如今买电动车属实是一个好的选择,节能、环保,又省钱还避免了限号的困扰。并且,你多花的钱买到的车,造车成本跟高,想来想去,也算是赚了,你们觉得呢?
零跑、smart相继上调售价,新能源汽车会再迎来一波涨价潮吗?
特斯拉有订单半年被炒到2.5万元
特斯拉有订单半年被炒到2.5万元,记者发现,在二手、贴吧、论坛上出现了很多“倒买倒卖”特斯拉订单的信息,全国各地都普遍存在,特斯拉有订单半年被炒到2.5万元。
特斯拉有订单半年被炒到2.5万元1近期一份“限制消费者转卖车辆”的网传文件,让特斯拉又一次引发关注。根据网传的《不转卖承诺函》显示,签署文件的消费者需要承诺提车后365天之内不将任何车辆向任何第三方过户转让或实际转让,违反承诺,则在7日内按每台违约车辆的开票价格20%的金额支付违约金,否则特斯拉有权限制违约车辆的绑定账户变更以及超级充电等服务。
并非所有消费者都需要签署这份文件,上述文件提到,仅面向一次或多次累计下单购买多台特斯拉车辆的消费者,而特斯拉有合理的理由与该消费者本人确认购车辆的目的和使用用途。
针对此事,经济观察网记者访了特斯拉方面,截至发稿暂未获得回复。有接近特斯拉的人士告诉经济观察网记者,“确有此事”。
重庆盛世文辉律师事务所律师谭普对经济观察网记者表示,根据民法典的规定,双方买卖合同已于交付货款和交付产品履行完成。补充协议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6条的规定,作出了限制和排除消费者权益的规定,应属于无效条款。
尽管特斯拉未就此事公开发声,但特斯拉限制消费者转卖新车的意图,被认为是打击“黄牛”的一种措施。作为一家取直销模式的电动车企,特斯拉打击“黄牛”背后,是其对控制新车价格体系的执念。
新车涨价催生“黄牛”
2021年以来,受疫情以及供需影响,电动汽车上游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并传导为电动车整车涨价。据统计,近五个月来,特斯拉在中国市场已五次调涨车型价格。今年3月,经过最新一轮调价,Model 3入门车型价格已增至27.99万元。在此背景下,针对特斯拉订单的转卖行为开始频发。
3月23日,经济观察网记者在二手物品闲鱼上看到,有用户以2.5万元的价格转让2021年9月的Model 3入门车型订单。该用户在平台上称,他彼时的下单金额是23.5万元,比目前价格便宜4.49万元。该卖家的订单尚未交易,平台上显示已有买家愿出1万元购买订单。
然而,由于特斯拉官方禁止转让订单,“黄牛”要想直接将订单信息更改为其他人,难度很大。据了解,除了直系亲属等极特殊情况,特斯拉订单无法直接转让。
因此,网传的“特斯拉订单转让”转让的标的其实并非订单,而是新车。一位Model 3订单转让卖家告诉经济观察网记者,买家购买了他的订单之后,需要在该订单交付时与他一起提车,提车后他会尽快过户给买家,整个交易是当面完成的。
这意味着,购买Model 3订单的车主,实际上最终获得的`是一辆新车成色的“二手车”。对此,上述买家表示,特斯拉汽车的质保在车辆过户转让时也一并转让,特斯拉目前对首任车主基本没有什么额外优待,所以后任车主也基本不会损失售后权益。
实际上,在原材料涨价潮之下频繁涨价的不止特斯拉一家车企,而且出现“黄牛”行为的品牌也不止特斯拉。但从风险以及收益来看,涨价次数最多的特斯拉无疑是现阶段“黄牛”的最佳目标。
从成本上看,特斯拉首次付款时只需要交1000元定金,即便后期订单卖不出去砸手里,“黄牛”的损失也只有1000元。从收益上看,特斯拉在一众电动汽车品牌中涨价最频繁、不同时期价差很大,而价差越大意味着“黄牛”越有利可图。
执着掌控价格体系
在新车价格体系的问题上,特斯拉曾跌过跟头。特斯拉CEO马斯克曾表示,特斯拉2013年刚进入中国时,投机者和“黄牛”造成了市场需求“极高”的象。后来,当投机者取消了订单,库存就增加了。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的“投机后遗症”恢复期一直延续到了2015年。
在此之后,特斯拉对于第三方转卖新车的行为,一直持反对的态度。2020年7月,某商户在电商平台拼多多上推出Model 3的万人团购活动,并宣称“万人团价¥251800”。与新车价格相比,团购价优惠达4万元。对此,特斯拉当时警告称,未与相关商户或拼多多有任何合作,保留追究相关方法律责任的权利。
随后,双方的“撕扯”开始波及消费者。2020年8月,一位抢到拼多多团购名额的武汉车主表示,在从特斯拉下单且付款后,特斯拉以“违反订购条款中明确约定的禁止转卖条款”拒绝交车,并取消该消费者的订单。后续特斯拉、车主、拼多多几方又就此问题进行了多轮博弈。
汽车行业分析师颜景辉对经济观察网记者表示,特斯拉打击第三方转卖新车的行为,既是为了维护新车价格体系、保障直销渠道正常运营,也是为了维持自身的品牌形象以及二手车保值率。
对于此次网传《不转卖承诺函》,有部分消费者在网络发言中表示理解特斯拉的行为,称此举有助于打击“黄牛”,但同时认为特斯拉并不应限制后续购买该车的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对“特斯拉有权限制违约车辆绑定账户变更以及超级充电等服务”的条款并不认可。
谭普表示,任何企业都不能通过限制条款免除自身相应的责任。若据此拒绝向消费者提供服务,可能会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消费者签署了不转卖承诺的文件,特斯拉要想落实文件中的规定,还需要持续关注相关车主后续的动态才能达成。谭普表示,企业如果要收集消费者信息,也必须征得消费者同意。如果侵害消费者个人信息,企业仍然要承担责任。
特斯拉有订单半年被炒到2.5万元2“找到一个合适订单,给茶水1000元~2000元。”近日,来自山东的二手车从业人员徐进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徐进此处所说的订单,多为来自年前的特斯拉低价订单,他要收的Model 3后驱版订单预算在26万元(补贴后)以内,Model Y后驱版则预算在28.5万元(补贴后)以内,交车地点最好在山东省内。
目前,特斯拉中国显示,Model 3后驱版补贴后售价为27.99万元,与上述预算相差近2万元;Model Y后驱版补贴后售价为31.69万元,与上述预算差3.19万元。
“我们大量收Model Y订单,有多少要多少。找到就拿钱,就这么简单。”徐进告诉记者,他在招相关中介,中介甚至都不用等到订单车卖了,找到谈成就能拿钱。
不仅徐进如此,记者发现,在二手、贴吧、论坛上出现了很多“倒买倒卖”特斯拉订单的信息,全国各地都普遍存在。一方面,“黄牛”先收购此轮涨价潮之前特斯拉订单,这些订单往往需要加3000元~20000元不等的转让费;另一方面,二手车商陆续挂出了“全新一手车”的出售信息,这些车的售价往往高于其收购价格但略低于当前特斯拉官方售价。
涨价潮催生新生意?
特斯拉调价频繁已算不上新闻,而其调价所根据的“成本原则”也已深入人心。去年以来大宗商品和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原材料大幅涨价的趋势,以及今年新能源补贴的退坡,均为成为特斯拉涨价的理由。
去年7月底,Model 3标续版价格来到历史最低位23.59万元。去年11月初,Model 3标续版下架,取而代之的是Model 3后驱版,标价来到25.09万元,紧接着,该价格又上涨至26.57万元。去年底,Model Y后驱版价格经三次上调也上涨至30.18万元。
今年以来,特斯拉的调价频率更是让网友直呼买车买成了“理财产品”。
3月10日~17日,特斯拉在8天时间内对旗下产品价格进行了三轮上调。其中,Model 3后驱版上调1.42万元,Model Y后驱版上调1.51万元。在去年11月前下订的Model 3“入门款”与现在相比差价高达4.4万元,即使是更改为后驱版后,最高差价也高达2.9万元。而在去年11月24日前下订的Model Y后驱版与现在差价3.62万元。
当然,今年这轮新能源汽车涨价潮不只包含特斯拉,今年3月以来,有近20家新能源车企的40余款电动车宣布涨价。
持续不断的涨价所产生的差价让“黄牛”嗅到了商机。记者发现,在这轮以成本上涨驱动的涨价潮中,“倒买倒卖”现象并不仅限于特斯拉,小鹏、哪吒等品牌也均存在,只不过从目前来看特斯拉的交易量是当中最大的。这或许是因为相比其他新能源汽车品牌而言,特斯拉同时具备销量不错、二手车保值率较高、调价较频繁、订金较低等特点,这些让其成为“黄牛”最好的标的。
日益恶化的“加价”
据记者调查,在多平台上转让的低价特斯拉订单,多为去年10~12月间的未交付订单,有部分是个人消费者因为客观原因选择放弃,而涨价后其也能从中赚个差价。
一位来自上海的特斯拉Model Y后驱版准车主李放向记者表示,其今年1月份顺利拍到牌,已经买了丰田车,这个订单中间谈好了一个买家,销售都确认3月底提车了,但又被跳单了。
另一位上海的准车主也告诉记者,他选择转卖订单原因是不方便充电再加上其所在单位不让特斯拉汽车进入。
还有另一部分低价订单则是“黄牛”在出让。有分析称,“黄牛”在原材料不断上涨的趋势下,判定特斯拉势必会根据成本涨价而选择上调售价,从而提前下单“蛰伏”,而其提前下订的成本并不高,特斯拉订金只需要1000元。从目前来看,其收益率并不低。
在没有降价的征兆前提下,不少特斯拉订单转让费随着车辆价格的上调还在不断上涨。
徐进也向记者指出,虽然现在转让特斯拉订单的很多,但往往开的转让费也很高,这个“茶水费”并不好拿。
记者联系到一个来自山东青岛的特斯拉准车主,其在某二手平台上挂单3919.99元转让裸车价28.07万元的Model Y,但当记者私聊时,其又表示转让费为9000元,如果卖不掉就自己留用。
另外,李放在3月初上架订单时标注转让费为6000元,目前也已涨至9000元。
记者还发现,上海的某二手平台一个卖家,在2月20日以转让费5000元卖掉了一个特斯拉Model Y的订单,其在3月13日又上新了一个Model Y的订单,但是转让费加到了10000元。
多方设限仍无法遏制
让这门生意不断火爆的原因除了涨价潮导致的差价外,还有买主能尽早提车的因素。
3月22日,特斯拉显示,Model 3后驱版交付周期为20~24周,Model Y则为10~14周,而在各大平台上的转让订单中,记者所见的最迟4月底也能进行交付。
但事实上,作为普通消费者的买主虽然能以更便宜的价格和更短的时间拿到“新车”,但是也需要承担相应的风险。
不少转卖订单的卖主和二手车商都向记者表示,除了直系亲属外,特斯拉官方不允许直接转订单,所以他们转卖订单的操作方法是带着买主一起提车,在新车交付后马上过户给买主,也有二手车商先垫资拿车,后找买主过户的情况,这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其实算是二手车了。虽然特斯拉二手车保值率比其他新能源汽车品牌高,但对买主而言也已经有所贬值。
为了规避上述过户手续,记者发现,某二手平台上还出现了专门针对特斯拉的转单服务。该平台上一位出售转单服务的卖主向记者表示,其所谓的“转单服务”就是“更名”,更名后就跟自己下的订单一样,免去了过户这一步,其转单服务费收2999元。
记者从特斯拉一位内部人员处获悉,这种“转单服务”是不合规的,一旦被查出要被辞退。
作为直营模式的“坚守者”特斯拉而言,其显然也不愿看到转卖订单现象的存在。
在《特斯拉汽车订购协议》中,记者发现特斯拉重点标出了“禁止转卖”的要求,其指出,特斯拉直接面向最终客户销售汽车,对于任何其认为目的是为了转卖的订单或者有其他非善意目的的订单,特斯拉有权单方面解除该协议。
除此之外,前几日,特斯拉一封“不转卖承诺函”也在网上被曝光。该承诺函要求车主承诺自提车后365天内不将任何车辆向任何第三方过户转让或实际转让,否则要按每辆车价的20%支付违约金。
事后,特斯拉相关人员回应媒体称,该承诺函针对的是一次性或一年陆续购买多辆车的人,对常规客户没有影响。
特斯拉的转单服务有更多限制,而小鹏汽车的转单服务则更为容易操作。近日,多位转卖小鹏汽车订单的卖主向记者表示,其订单是支持修改的,包括上牌人、车辆配置、提车地点等,不需要过户。
但小鹏汽车上海一体验中心的销售人员告诉记者,小鹏其实也只允许直系亲属之间转订单,如果(内部人员)违规操作修改订单,也是要被辞退的。
(应访对象要求,徐进、李放均为化名)
特斯拉有订单半年被炒到2.5万元3因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原因,特斯拉、小鹏、理想等新能源汽车密集涨价,部分车型涨价幅度超万元,在部分平台上,有车主摇身一变,成为“黄牛”倒卖未调价前的车辆订单谋利。
对此,小鹏汽车相关负责人表示,小鹏汽车的产品订单均进行实名关联,合同前均需核实身份信息后方可进入交付环节。如有客户因个人原因取消预订,车辆订单将重新纳入统一管理,不存在私人二手订单转卖的可能性。
此外,为保护广大消费者的权益,小鹏汽车还特地声明:小鹏汽车购车渠道全国统一,无法通过私人线上交易转卖进行操作。我们将保留追究相关方法律责任的权利。如消费者因私人交易产生任何争议或权益受损,小鹏汽车将不承担任何责任。
在闲鱼等二手平台上,遭遇订单倒卖的品牌不止小鹏一家,特斯拉、比亚迪的订单也是比比皆是。记者随后致电了特斯拉客服,询问有关订单变更的问题,得到的答复是无法操作;在其的下单平台上,也明确注明了订单不可退款,不可转让。同时,记者也就此事与比亚迪的相关部门进行咨询,截止发稿未收到回应。
目前,有部分消费者认为此举虽有助于打击“黄牛”,但同时认为厂家并不应限制后续购买该车的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第二十六条的相关规定:任何企业都不能通过限制条款减轻或免除自身相应的责任。若据此拒绝向消费者提供服务,可能会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零跑、smart相继上涨市场价,新能源车会再迈入一波涨价潮吗?
smart我国、大众、哪吒汽车、零跑汽车等多家车企发布增涨旗下一部分已经市场销售车系指导价。上升幅度在数千元到几万块上下。对于调整市价的重要原因,多家车企表明是由于“上中下游原材料价格持续增长而导致”。对于此事,全国乘联会董事长崔东树说明:“此次涨价一方面根本原因是上中下游原材料价格上涨,一方面也出于对未来价格预期的考虑,车企感觉后半年给予比较趋于紧张,价格压力极有可能非常大。”而根据崔东树统计分析,在今年1-8月价格上涨车系已超189款,而去年全年有且只有14新款车涨价。可以看出,“涨价”变成了2022年汽车交易市场活动的主题。
车企不得已涨价“买车这件事真就是指早买就等于理财投资。”刚考试合格公务员笔试的小侯对《华夏时报》电视记者提到,熬了一年历尽艰辛考试内容结束,牵挂着奖励自己一辆新车,结果即将步入涨价潮。仔细回忆,第一次新能源汽车规模性涨价需在3月份,那时候特斯拉电动车以“7天3涨”拉开了新能源汽车涨价的序幕。然后,吉利汽车、理想、哪吒、威马、零跑、大伙儿等消费者熟悉的车企都是对的旗下一部分车系市价作出了增涨。
受上中下游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对零跑T03系列产品车型补贴后官方指导价作出调整,变更幅度在5600元—6600元。哪吒汽车则在7月27日宣布将U系列产品车型价格增涨6000元。值得关注的是,这已经是哪吒汽车在7月的第二次市价调整。在此前的7月10日,哪吒汽车已经将2022款哪吒V系列产品车系价格作出了增涨,上升幅度在3000元到5000元不等。大众ID产品系列也将在8月进行价格上调,预计幅度在10000块左右。值得一提的是,大众ID产品系列已经在4月和5月调整过两次市价。此外,吉奥汽车也将新能源开发技术思皓E10X花精灵款四叶草、满天星花、向日葵版价格上调了1000元。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